第八届国际非遗节|我院杨红教授在非遗成都论坛做分享报告

发布时间:2023-10-19浏览次数:87


1012日至16日,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成功举办,本届非遗节汇聚了来自国内和全球47个国家(地区)的900余个非遗项目。其中的重要板块——非遗成都论坛以“中国非遗履约实践二十年回顾与探索”为主题,从多个方面展开学术探讨,并分享国际社会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优秀案例。

配合论坛主题举办了“黄河文化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与“非遗采集著录标准解读与应用”两个分论坛。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教授、非遗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杨红受邀在两个论坛上都做了分享报告,分别为《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数字孪生”与虚拟文化空间的非遗实践》和《我国非遗领域标准化工作思考》。


在“黄河文化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论坛上,杨红教授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数字孪生”与虚拟文化空间的非遗实践角度,抛出是否要在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之初布局“数字孪生”的问题,并探讨了非遗保护视域下的“文化空间”“社区参与”等在互联网时代发生的转向。

杨红认为,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数字孪生”既包括黄河流域带状、片状、点状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存和展示,又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无形文化的数字化记录和呈现,并实现线下文化活动、保护实践动态映射到数字虚拟空间。通过与现实建设中的国家文化公园虚实交互、协同更新,实现对现实保护措施的实时性监测、协同化管理,对黄河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展现、多途径共享。

在“非遗采集著录标准解读与应用”分论坛上,杨红教授认为标准化作为一种现代管理工具,并不适用于非遗领域所有保护措施,但标准化可帮助非遗相关产品与服务接轨现代社会经济。结合近年来在非遗保护领域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实践情况,介绍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中需要开展哪些标准化工作,并进一步分析了非遗领域标准化工作可能存在的难点问题。


文字:毕经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