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行第六站:扬州,打通运河文化等多种产业链

发布时间:2014-10-08浏览次数:2465

   

  扬州市文广新局局长季培均(左二)陪同课题组考察。新华网图片 何从 摄

   新华文化728日扬州电(何从)在结束对大运河济宁段的考察后,“大运河文化行”课题组继续前往扬州。作为运河申遗牵头城市,扬州拥有璀璨的历史文化资源,在运河沿线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课题组实地考察了高邮镇国寺、盂城驿、邵伯古运堤、大马头、运河故道、瓜洲古渡等地,与扬州市文广新局、申遗办、旅游局、水利局等单位展开座谈,就扬州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运河带重大文化项目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市文广新局局长季培均说,如今运河沿线城市文化产业都在不同程度地发展,但是要处理好“带”和“块”的问题;不能简单地讲运河文化产业带就是沿着运河两边的产业。“一个项目一旦成为世界遗产,大家脑海中首先想到的不是文化产业,而是旅游开发。文化产业实际上更多的是做加法,不是做减法。从这一点上看,还是应该保护第一,扬州作为大运河牵头城市,将继续以世界遗产的标准来保护、利用、管理运河遗产,我们会吸取全社会的好的建议,让大运河万古流芳。”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本次课题组组长范周表示,课题组一路顺着运河南下,看到大运河的北段,从济宁以北已经没有运输功能,进入江苏到了徐州、邳州开始才看到运河有水,水上有船,这才体会到运河的运输功能。也就是说,大运河的运输功能在弱化,文化功能需要不断彰显;现在再谈大运河,主要是其文化功能。这方面要有物理空间的相通相融,也要进行运河文化的穿越,像扬州打造的《春江花月夜》等一系列作品,就是让运河文化学会穿越。

  范周说,运河申遗成功以后,他一直在关注整个中国大运河18个城市如何继续深化工作。“我看到扬州应该是全国运河城市中,最早提出申遗成功后怎么放大申遗效应的城市。”

  范周还表示,课题组在对比已经考察过的城市后,发现运河沿岸城市对构建自己的运河文化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是要注意防止同质化现象,要突出特色、发挥优势,注意产业联动效应,形成产业链。所有的运河沿岸城市要共打一张牌,就是运河文化,但是要做出自己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