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传媒大学本科生院公布第十届本科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结果。我院杨红老师申报的“‘专业第一课’的价值观引导与知识体系构建——《文化资源学》课程建设”、杨剑飞老师申报的《世界文化创意产业案例选析》荣获二等奖。
【成果简介】
杨红教授课程《文化资源学》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思政目标深度融入专业核心课程,在专业培养初期厚植中华文化基因,注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影响力的使命意识与能力基础。课程面向交叉性学科专业教育所需,有机整合文化遗产学、文化人类学、文化经济学等多个学科应用理论,通过知识地图帮助学生建构可资利用的文化艺术要素体系,认知传统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开发对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作用。
该课程经多轮教学改革与资源建设,课程资源及教学方法日趋完善,此前已获评2023年校级优质本科课程,列入2024年校级人工智能示范课试点建设项目并获得优秀结项,构建了课程知识图谱、上线AI助教。课程配套教材《文化资源导论》于2024年12月正式出版,配套慕课列入2024年校级慕课,并已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线。
杨剑飞副研究员申报的《世界文化创意产业案例选析》是针对文化产业管理本科《国际文化产业》课程进行研发的教材及课堂成果。全书分为历史发展、管理机制、重点产业、创意改造、特色园区、创意城市、文化CBD、人工岛建设八个篇章,40个国际案例,共计15万字。核心内容源自于《国际文化产业》课程教学研究成果。该书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案例选择的真实性与多样性结合。真实项目导入引发学生思考。教材引入大量真实文化产业项目案例(如《吴哥的微笑》文化输出、四达时代非洲传媒布局等),通过还原项目背景、策划流程及市场反馈,强化学生对产业实操的认知。二是模块化设计,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以“视角+案例+启示”结构,将40个案例划分8个模块(篇章),每个模块下设典型案例与启示,形成“理论框架—案例剖析—方法论提炼”的逻辑闭环。如“创意改造”模块通过伦敦泰特美术馆、巴黎地下水道博物馆、波鸿德意志煤矿博物馆等地的创意改造案例,引导学生掌握“文化赋能老旧空间”的核心逻辑。三是教学方法创新,从单向讲授到多维互动。案例教授引入多国专家协同,如讲授到澳洲文化创意产业,邀请知名文化经济学家大卫索罗斯比教授为学生讲座;讲授园区引导学生到中国文产园区开展对比学习,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接轨。同时,通过链接扩展阅读、视频资料(如《宋城千古情》演出片段),增强课堂沉浸感;配套在线平台提供案例数据库与虚拟实训场景,支持学生自主探究。未来本课程将进一步强化数字技术应用与跨国校企合作,深化改革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