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2日上午9:30,我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25版)论证会在39号楼104会议室顺利举行。会议由学院执行院长张洪生主持,学院党委书记郇瓛、副书记周子颜、副院长刘江红、党委委员彭健以及各系负责人、骨干教师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邀请了来自北京科技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贸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印刷学院、北京服装学院及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等多所高校、院系的专家和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负责人到会指导。
郇瓛书记对各校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她指出我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2025版培养方案经过多轮院内打磨基本成型,此次论证会的召开,旨在引入外脑,希望各位同行、专家给予更多建议和意见,以便于更好地完善方案。
张洪生院长介绍了学校本科教学改革的整体思路和学院近期的重点工作。他指出,面对人工智能时代带来的深刻变革,学院上下深感紧迫与责任重大,正积极寻求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突破。他表示,本次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旨在深刻回应技术发展与产业实践的双重需求,弥补过往方案的不足,力求构建一个更加科学、前瞻、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培养体系,为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输送高质量专业人才。
文化产业管理系主任杨剑飞老师向与会专家详细汇报了《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25版)》的具体内容。新版方案紧密围绕文化产业在技术驱动下的转型升级趋势,对培养目标、培养要求、课程体系、实践环节等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和重构,着重突出了“价值体系、能力体系、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的建设。
在专家点评环节,与会专家们对方案的前瞻性和务实性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
北京科技大学覃京燕教授从技术赋能教育创新的角度出发,建议学院积极引入AI认知工具,帮助学生构建知识图谱和认知图谱,提升系统性思维和学习方法论的掌握能力。
对外经贸大学文化产业管理系主任李雪飞老师则关注学科基础,提出在管理学大背景下,应增设管理学原理等基础性核心课程,夯实学生的学科根基。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产业管理系主任彭英柯老师建议要加大学生关于市场洞察与运营能力的培养。
首都师范大学文化产业管理系主任郭嘉老师建议加强数字时代文化消费研究、新媒体营销与传播销售等前沿课程的比重。
北京印刷学院文化产业管理系主任张书勤老师从自身暑期实践的经验出发,提出产教融合课程的必要性。
北京服装学院时尚管理学院院长助理刘柯瑾老师从应用实践层面,提出应强化“产品化思维”课程,同时关注大数据驱动的消费洞察和对市场的细微观察能力培养。
中国传媒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方英教授则从课程体系内部优化的角度,建议进一步梳理院级通识必修课与专业特色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更清晰、层次分明的课程矩阵。
张洪生院长对各位专家的真知灼见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学院将认真梳理、充分吸纳专家们的宝贵建议,集中力量对培养方案进行最后的修订和完善。本次论证会的核心议题,如“数智逻辑与人文素养的深度融合” “学科基础理论坚实度与产业前沿敏锐度的平衡”等,将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攻坚方向。本次论证会的成功举办,为我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提质增效打下了良好基础。
文:纪静怡
图:学院党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