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8日,我院“数智文创工作坊”团队在杨剑飞老师带领下继续开展“非遗产业化”专项调研活动。
在朝阳区宣传文化中心的协调下,8日上午,工坊团队前往北京市朝阳香文化传习所,开展“传统香品制作技艺”的深度调研。
香文化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香在中国社会中即代表着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意义,也表现了中国人敬天法祖的精神。围绕着香的历史、制作技艺与使用体现了中华的精神气质、民族传统、美学观念、价值观念、思维模式与世界观。北京市朝阳香文化传习所位于朝阳北路80号院的三层和四层,是一个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传播、体验、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公共文化空间。朝阳香文化传习所的创始人罗子杰老师研究香文化多年,因袭太月香学体系,是“传统香品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在太月香学创始人罗子杰老师的讲解中,文产师生游览了香文化主题博物馆,学习了传统香学的制作流程,了解了历史中香器的品类与用途,感受了香料万物化为气的芬芳。香,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不仅自成一格,还与文人墨客的雅趣密切相连。馆中的中国书房体验展厅,罗子杰老师以传统家文化为基点介绍了传统文化空间的韵味;宋代听琴图的场景复原室,罗老师用悠悠古琴声道出《听琴图》背后的时代文化风貌。
下午,“数智文创工作坊”团队前往管庄地区党群服务中心,对“非遗烙画技艺”进行深度调研和现场体验。
文产师生在非遗烙画技艺传承人张玉彪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玉彪烙画展、永通桥主题烙画展,在欣赏烙画艺术独特魅力的同时也通过浏览烙画文化的衍生商品与联名商品了解到了烙画文化的商业化开发与发展。张玉彪老师向大家介绍了烙画的概念、历史渊源,并详细地讲解了烙画工具使用、烙画制作流程以及安全注意事项。在张老师的专业指导下,师生们纷纷动手实践。大家手持电烙笔,在特制木板上谨慎勾勒、精心烫制。从细微的点开始,聚点成线,一幅幅形态各异、独具个性的烙画作品逐渐显现于木板之上。本次烙画创作的体验活动让师生们在一笔一划、一点一线的烙烫过程中更沉浸式地感受到工匠精神的专注与非遗艺术的恒久生命力。
通过此次调研和体验活动,同学们在切身体会到非遗文化独特魅力的同时也加深了自己对非遗产业化路径、传承困境及创新策略的深入思考,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领悟到非遗保护的时代意义。
(通讯员:吕芷夕、黄丽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