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国家艺术基金沉浸式文旅艺术创意管理人才培训项目开展余村调研

发布时间:2024-08-16浏览次数:10


编者按:“两山理论”提出19周年之际,国家艺术基金沉浸式文旅艺术创意管理人才培训项目的学员们深入浙江安吉余村,开展了一次意义非凡的乡村调研活动。这次调研不仅让学员们亲身体验了“两山理论”在乡村治理和发展中的生动实践,更通过深入了解“数字游民公社”项目,激发了他们对新时代乡村发展新模式的思考。

 

2024年8月15日,正值“两山理论”提出19周年纪念日,国家艺术基金沉浸式文旅艺术创意管理人才培训项目的学员们踏上了浙江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的热土,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当年的足迹,开启了一场特别的乡村调研之旅。

 

图为:学员在“两山理论”纪念石前合影

19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余村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发展理念。这一理念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余村的转型发展之路。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余村党支部、村委会带领全村人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余村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这一天,学员们走进余村,近距离观察了这个理念如何在乡村治理和发展中得到具体实践。他们参观了青年人才社区——青来集、“两山”理论纪念余村综合服务中心、余村印象、余村党群服务中心、数字乡村馆竹屋、青年图书馆等项目,充分感受了余村在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找到的平衡点。

 

 

 

图为:学员参观余村印象等展览

在余村的青来集——乡村版青年人才社区,“数字游民公社”项目吸引了学员长时间驻足学习,这里如今共有60余个全球合伙人项目入驻,1200余名大学生来到余村创业工作,“新乡人”比例首次超过“原乡人”。这个由DN余村数字游民公社主理人许崧主导的项目,旨在通过设计和实践一整套可持续的生态培育模式,吸引更多青年回归乡村,共同推动乡村振兴。许崧向学员们介绍了数字游民公社的运营理念和实践成果,强调了青年在乡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图为:学员与“数字游民公社”主理人许崧交流(图右一)

学员们对“数字游民公社”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认为,这个项目不仅为乡村青年提供了一个生态、创新的社区环境,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造力。通过这次调研,学员们深刻体会到了“两山理论”的现实意义,也对如何将这一理论应用到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中有了更深的思考。天荒坪镇党委委员吴胜国认为,吸引青年人才的关键在于创造更多的高质量项目和就业机会。因此,天荒坪镇推出了“余村全球合伙人计划”,旨在招募有志于在乡村发展的绿色经济、数字经济、研学、旅游等领域的创业者,集聚乡村发展的新动能。

20年来余村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青年入乡之路,正在成为一种全新探索,激活更多乡村新业态,加速从“星星之火”变成“燎原之势”。通过这次调研,学员们不仅学习了“两山理论”的深刻内涵,更看到了这一理论在新时代乡村发展中的实践成果。他们坚信,只要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中国的乡村一定能够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结束了对浙江安吉余村的调研后,沉浸式文旅艺术创意管理人才培训项目负责人卜希霆老师对本次调研进行了深刻总结。他指出,这次调研不仅是一次对“两山理论”的学习之旅,更是一次对沉浸式文旅艺术创意管理实践的探索之旅。卜希霆表示,今天,我们站在‘两山理论’的发源地,深刻感受到了这一理念在余村的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我们的学员们通过实地调研,不仅学习了余村如何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更通过‘数字游民公社’项目,看到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模式和新路径。他提到,数字游民公社项目的成功,为学员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案例,让他们认识到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如何利用数字化手段,激发乡村的内生动力,推动文旅产业的创新发展。

调研结束,学员们纷纷表示,通过实地考察深刻地理解“两山理论”的内涵,他们将把在余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带回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中用创新的思维和方法,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努力成为沉浸式文旅艺术创意管理的专业实践人才,为推动我国城市乡村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他们也希望能够将“两山理论”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创造出更多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文旅产品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青春和智慧。


(图文:芦丽莹、汪陈阳、鄂伟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