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转化中寻找文化的新质生产力”— 《北京非遗访谈录》走进北京区级非遗“京都二闸钢铃武太狮”

发布时间:2024-06-26浏览次数:94


二闸狮子会凫水”,一次掉入水中的意外表演,却成为非遗京都二闸钢铃武太狮惊艳的见证。2024620日上午,我院文化产业管理系杨剑飞老师指导《北京非遗访谈录》工作坊项目组学生在文化产业管理学院访谈了朝阳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京都二闸钢铃武太狮传承人李文秀与李何两位老师(左三、左四)。

 

交流期间,两位老师围绕京都二闸钢铃武太狮的发展来源与现代化传承保护等方面内容进行生动的讲解介绍。京都二闸铃武太狮距今约500多年的历史,承启于明朝正德年间,清朝康熙年间重修,1959年国庆十周年庆典游行上更是得到毛主席的赞许,之后一直传承至今,并得到北京市文旅局、朝阳区文旅局、北京市文旅协会的指导和大力支持。

 

与生活中人们较为熟知的舞狮不同,京都二闸钢铃武太狮是闭口狮,更注重于“武”,具有极强的爆发力,招式动作刚劲勇猛、威风凛凛。但同时也有刚柔并济的一面,舞动狮子行头时,观众可以从任意角度感觉到狮子注视着自己,活灵活现,虎虎生威。

 

据了解,京都二闸钢铃武太狮不仅具有驱邪纳福的美好意蕴,更展现出中华民族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精神品质。新中国成立后,二闸钢铃武太狮曾多次参加农运会、日坛庙会、高碑店庙会等节日庆典活动,在表演中打头阵,气势十足。现如今,京都二闸钢铃武太狮非遗项目急需得到进一步的传承保护非遗进北京市青少年活动中心、进校园、进社区成为京都二闸钢铃武太狮当下传播的主要手段。在交流中了解到,老师们的生动精彩授课,吸引到众多年轻人和热爱非遗的群众关注与喜爱,正逐渐恢复,走向大众视野。在今后,也希望能够继续与众多高校、社区进行教学交流合作,传授给更多学生这项以武扬威的传统非遗。

 

 

《北京非遗对话录》是我院探索非遗转化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课程,旨在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背后的传承故事及其非遗创业发展道路,探索非遗通过产业化路径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创新做法。通过本次调研和对谈活动,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京都二闸钢铃武太狮的保护传承发展道路,并将深入思考非遗保护与产业化发展的多元路径,并撰写相应的调研报告。

 

 

(文:高平卓秀;图:杨铭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