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留学生传承传播非遗氛围浓厚
继“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中国已有43个人类非遗代表作项目,位居全球第一。从2008年首批列入的昆曲、古琴艺术,到近年来新列入的“二十四节气”、太极拳、制茶技艺,中华民族创造的人类无形文化瑰宝蔚为大观、数不胜数。更为重要的是,当代中国人重新珍视生活中的非遗,开始享受非遗带来的文化滋养、智慧启迪与审美体验。非遗是浓浓的年味,是家乡的味道,是孩子成长的仪式感,是中国人独特的生活方式……
北京时间4月30日,“非遗里的当代中国”分享活动在哈佛大学著名建筑塞维尔厅(Sever Hall)成功举行,作为哈佛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HCSSA)“哈佛之声”系列活动之一,通过非遗打开当代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与生活文化。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艺术管理系教授、非遗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哈佛大学文理学院CAMLab访问研究员杨红作为分享嘉宾,从哈佛园链接到中国各地非遗传承人所在的工坊、展厅、街区、乡村,为到场的海外华人、留学生介绍了近年来中国非遗保护的各类创新实践。活动还邀请了波士顿各高校的青年艺术家、社团留学生现场表演各自传习的独特非遗技艺,在哈佛园营造了一个共享中华非遗独特魅力的文化空间。
图1分享活动现场(摄影:胡泽远)
分享中国非遗焕新案例库
分享会以视频连线的方式分享了浙江、广东、贵州、北京等地非遗传承创新的典型案例。
“小巷三寻”是传承浙江非遗土布纺织技艺为核心的品牌,并将土布纺织拓展为梭子的故事、土布的新生、女红的复兴、手工的村落等板块内容,包括了展示纺梭故事的“传梭博物馆”、土布从“一亩棉田”到手织成布的研学体验项目等。传承人郑芬兰致力于建构“手工的村落”,以传统手工艺激活乡村,她在视频中带着现场观众观览了传梭博物馆、织宿、乡野厨房等组成的“传梭天地”乡村手工艺经济新业态。
永庆坊是极具广州都市人文底蕴的非遗街区。国家级非遗醒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赵伟斌在那里设立了赵家狮非遗生活馆,融醒狮展示、文创销售、非遗定制、教学培训、亲子体验、休闲餐饮等为一体,探索在“艺术+”和“科技+”模式下呈现非遗醒狮的新路径。广州非遗资深志愿者金玲带大家观览了永庆坊非遗街区,了解醒狮文化及醒狮非遗生活馆。
贵州赤水是“中国十大竹乡”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国际竹藤组织合作在那里设立了可持续生计试点“竹乡碳计”。当地竹手工艺带头人,也是全网粉丝量达71.4万的“修竹大叔”金理慧通过有趣的视频为大家展示了赤水竹编工艺的魅力。
结绳记是传统结绳技艺的原创国潮品牌,主要从事绳结编织及结绳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制作,近年来将传统结绳技艺融合创新为现代结绳艺术风格,已在国内开设了100余家线下店铺,传承人陈信讲述了这个国潮非遗品牌的诞生故事。
图2 分享活动现场(摄影:胡泽远)
海外留学生展示各自传承的非遗技艺
波士顿浮云相声社社长、塔夫茨大学数学博士李劼,浮云相声社资深演员冯贺现场表演了相声《八扇屏》中的贯口选段,赢得台下掌声一片。李劼扎实稳健地表演了传统与创新的两段贯口,并表达了希望以相声为媒介为在海外弘扬中华传统艺术与文化出一份力的愿望。
哈佛大学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张国力现场表演书法《福满书香,方寸大展》,他在本科期间曾担任浙江大学学生书画社社长,此次表演他用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分别书写了福字,并为大家讲解中国书法知识。在书法表演的同时,现场还播放了前不久在中国传媒大学校园内开展的一场“传统文化传播者”社团剪纸体验活动。在歌曲《茉莉花》的音乐伴奏下,非遗成为了中美高校青年文化交流的桥梁。
塔夫茨大学弗莱彻法律与外交学院硕士研究生孙时秒身着明制飞鱼服,为大家带来了《何为华裳》的主题讲解。他所在的波士顿大学青衿华裳汉服社聚集了许多爱好汉服的留学生。
来自伯克利音乐学院的音乐人钱佳盈、电子音乐制作人詹俊逸都从小传习广陵派古琴演奏技艺,她们为现场观众带来了古琴钢琴双人合奏《阳关三叠》,美妙的乐声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钱佳盈期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古琴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际平台上进行推广与传播,而詹俊逸则表达了期望将电子音乐的可能性带入古琴演奏的美好设想。
图3 分享活动现场(摄影:胡泽远)
图4 分享活动现场(摄影:胡泽远)
非遗STYLE!活动现场互动氛围浓厚
哈佛大学中国留学生学者联合会(HCSSA)讲座部部长、统计系博士孟祥,参加现场表演的青年艺术家、留学生社团负责人等在“非遗给予我们什么”“非遗的传承与创新”两个讨论环节分享了各自成长过程中与非遗的交集、对非遗在当代传承创新的理解与建议等。分享中透露出海外留学生对家乡文化、家乡非遗的深厚情感,独特文化标签与思想智慧在他们的学习、工作与成长中多有助益。台下观众在讲座互动、问答游戏等环节积极参与,分享自己对非遗概念的理解,感受中华非遗的丰富与多元。
哈佛大学文理学院CAMLab项目负责人闵嘉剑全程参加了活动,他觉得:非遗主题讲座需要这样的沉浸式互动,让分享变得非常生动。哈佛大学免疫学专业研究生官义淋参与主持了问答游戏环节,她也认为:互动帮助大家理解消化了更多非遗知识,受益匪浅!哈佛大学生物工程研究生王一珺在答题环节赢得了端午五彩长命缕这一奖品,她说:系上五彩绳参加龙舟训练,迎接端午节的氛围感满满!
活动现场,表演相声的数学博士李劼问道:我算非遗传承人吗?答案是不言而喻的。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离开故土,海外华人与留学生对中华非遗的珍视与传承实践是难能可贵的。本次分享活动的意义即在于此,让更多当代人分享和享受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的滋养与活力。
图5 活动分享嘉宾杨红(摄影:王一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