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承办的“我为家乡非遗代言”大学生短视频创作活动 总结会召开

发布时间:2022-11-29浏览次数:126

我院承办的“我为家乡非遗代言”大学生短视频创作活动

总结会召开


20221126日,为响应二十大“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号召,领会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关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主题,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中国传媒大学与腾讯公司共同主办,我院与腾讯新文创研究承办的“我为家乡非遗代言”大学生短视频创作活动顺利召开总结会。会议于线上举行,我院副院长王青亦主持会议。

本次活动今年5月启动,有来自全国43所高校的252名大学师生参与,共计收到云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上海戏剧学院和北京语言大学等20多所高校85份稿件,以原创性、差异性、艺术性作为评分原则,推选出30部优秀入围作品并最终评选出一等奖三名,二等奖名,三等奖十名和优胜奖十名。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熊澄宇,文旅部非遗司传播处处长孙占伟,腾讯新文创研究院执行院长岳淼出席此次会议并致辞。腾讯新文创研究院秘书长张玉玲,广西艺术学院人文学院党委书记韦铀,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副院长秦瑜明等文化和非遗领域的专家参会并发言。

孙占伟处长指出,通过线上的形式举办总结会,继续把“我为家乡非遗代言”这个活动向前推进是极具意义的。非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接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工作,从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方面,使得非遗保护事业出现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活动的成功举办,对于提高广大青年学生的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青年群体、大学生群体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起着积极作用。

腾讯新文创研究院执行院长岳淼向文旅部非遗司以及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表示感谢。他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增强文化自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保护、传承、发展非遗,是包括腾讯在内的社会各界的使命和担当。腾讯将在主管部门指导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通过技术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广泛连接当代的青年人和非遗传承人,连接多彩的非遗和当代的生活与社会各界一道,共同助力大学生更好地成为非遗的受益者、传播者和传承者,为提高国家文化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出更大贡献。

熊澄宇教授对文旅部各位领导、腾讯新文创研究院以及所有参赛的评委和工作人员表示感谢。他谈到非遗是中国人特有的物质符号体系,精神价值体系,行为制度体系,它既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又是影响日常生活,影响行为规范的。高校和大学生是社会上大家寄予期望最高的一个群体,也是社会的未来。本次活动不单单只是一个教育活动,更是一个学习活动,它面向高校和大学生也是在完成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四大功能。同时,让大学生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过程,真正做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希望能通过这样一个非遗数字化传播活动,为文化强国,为老百姓最终的幸福感做出贡献。我们将一本次活动为契机继续做好国际传播的国家队,做好文化传播特别是文明复建工作。

我院教师孙芊芊代表“我为家乡代言”大学生短视频创作活动的评审委员会发布本次活动的评审报告,从评审流程、30部优秀入围作品概况和数字化构建非遗传承新模式三个方面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

张悠悠的《德阳潮扇》、徐浦和李永琴的《道塔梯云 云阳梯田》、刘欣然的《水族马尾绣》等30部作品获奖。王青亦副院长、韦铀书记、岳淼院长、孙占伟处长为创作者颁奖。会议具体展现获奖视频并由多位优秀获奖创作者分享创作经验。秦瑜明院长、张玉玲秘书长作为专家点评。

会议最后,熊澄宇院长高度肯定了“我为家乡非遗代言”大学生短视频创作活动,从小视野大空间、小技巧大效果、小人物大世界三个角度总结说明了创作者们分享的诸多经验,并深刻阐释了活动原创性,差异性,艺术性的评审标准,为此次活动画上圆满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