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31日上午,我院文化产业管理系《北京非遗访谈录》工作坊项目组同学赴北京市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参观调研,并访谈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兔儿爷制作技艺”传承人胡鹏飞老师(左三)。
兔儿爷是北京市的地方传统手工艺品,属于中秋应节应令的儿童玩具。其起源可追溯至明朝,形象类似戏曲中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骑着狮、象,有的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讨人喜欢。兔儿爷泥塑的制作采用模子翻塑,先将黏土和纸浆拌匀,再填入分成正面和背面两个半身的模子中,干燥后倒出,将前后两片粘连后配上耳朵,在身上刷层胶水,再上色描金。经过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兔儿爷形象逐渐艺术化和人格化,如今已成为最具代表性的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胡鹏飞老师来自美术之乡陕西凤翔县,他出生于彩绘泥塑世家,从小学习泥塑制作。2000年时他只身来到北京拜师学艺,与“兔儿爷”就此结缘,并在2003年开始研究兔儿爷制作。2007年,胡鹏飞老师创立吉兔坊品牌,致力于传承兔儿爷泥彩塑制作技艺和开发相关文创产品。目前,吉兔坊品牌采用线上网店和线下分销同步运营的经营模式。采访过程中,胡老师带领调研团队参观了兔儿爷制作工作坊和产品陈列室,实地观摩兔儿爷制作过程,了解相关文化。
非遗的长久可持续发展需要市场为其注入活力,用非遗技艺赋能产业化生产进而打造产学研一体化。吉兔坊品牌的生产路线是小而精模式,工作室负责研发和集中生产,销售则外包给各个经销商,分工合作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除了兔儿爷形象的泥塑,吉兔坊也售卖其他泥塑类产品和兔儿爷形象的其他文创产品。在非遗的创新化发展上,胡老师带领团队自主创立了元卯人IP,希望能够通过非遗泥塑定格动画的形式让更多人认识兔儿爷。同时,胡老师也希望能够打破传统手工艺制品的“舒适圈”,进行非遗资产的多元化尝试,泥塑加绘画的儿童绘本开发已列入计划。
深耕兔儿爷制作20余年,胡鹏飞老师在着力于非遗产业化的基础上,也一直致力于非遗的传承与传播。胡老师曾带着自己的作品走入校园,也曾在服贸会、发现中国之旅等活动中对外传播兔儿爷相关文化。吉兔坊品牌的非遗创作坚持传统泥彩塑技艺的制作流程、制作工艺,纯手工进行泥塑制作和上色。但传承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地坚守,而是顺应时代的开发。吉兔坊的产品在保留兔儿爷传统元素的基础上,也结合时下的流行趋势进行文创产品开发,例如以冬奥为主题的“冰雪北京”兔儿爷形象日记本。未来,胡老师也将继续带领吉兔坊品牌在坚持非遗传统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文创产品的创新性开发,让产业成文化保护的最佳助力。
《北京非遗对话录》是我院“探索非遗转化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课程,旨在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背后的传承故事及其“非遗”创业发展道路,探索非遗通过产业化路径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创新做法。通过本次调研和对谈活动,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烙画及其产业化发展道路,并将深入思考非遗保护与产业化发展的多元路径,并撰写相应的调研报告。
(文:陈奥婕,图:王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