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言起行 躬行践履|我院2023年夏季小学期教学活动结束

发布者:余沁蓉发布时间:2023-07-30浏览次数:80


2023710日至722日,我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夏季小学期教学活动。本次夏季小学期主要包括《艺术博物馆调研考察》《流行音乐营销及艺人经纪的调研与实践》《“打开艺术之门”暑期艺术节演艺管理实践》《非遗活动策展与实践》《“我的民俗相册”内地与港澳青少年交流活动策划与实践》《信息流短剧生产与营销实务》《非遗传播创新案例库建设》《视觉传达设计精品课》《短片创作基础》九门暑期实践课程。

 周思中、萧盈盈主持的《艺术博物馆调研考察》课程以国家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中国美术馆、北京艺术博物馆四个博物馆考察调研对象,旨在通过对艺术博物馆实地调研和考察,研究博物馆在保存、展示、传承、传播中华传统文化艺术方面的功能与价值,增进学生对文博行业发展的了解,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鉴赏能力。

 王青亦、丁颖主持的《流行音乐营销及艺人经纪的调研与实践》,邀请国内知名的音乐经纪人、制作人授课,并组织学生对多家流行音乐公司实地调研。一线娱乐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著名经纪人季声珊女士深度指导、参与了该实践课程的建设。课程旨在通过和业界一线资源的深度合作,提升同学们对流行音乐营销和艺人经纪的深入理解和实践应用。

朱敏、李素艳、靳斌、何震主持的《“打开艺术之门”暑期艺术节演艺管理实践》课程是我院首次以小学期课程在教学实践基地中山音乐堂开设的实践课。本次实践课程增强了学生对于艺术机构的经营与管理的了解,对艺术机构活动的组织、宣传和推广等流程的认知,对演艺产业的运作机制的熟悉;学生们通过课程深刻感受到音乐艺术作为文化交流和展示的平台,对促进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理解,提高公众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陈娴颖主持的《非遗活动策展与实践》课程参观考察了朝阳区非遗馆、东城区非遗馆、达智桥胡同,并邀请著名非遗策展人李媛媛讲授非遗策展知识,使同学们了解了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以及发展现状。通过此次课程的学习,同学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根,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非遗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要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和传承非遗文化。

杨剑飞主持的《“我的民俗相册”》课程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国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交流协会(香港)、港台青年交流促进会指导,通过“以学代练”的方式引导同学们全面实践文化产业项目管理的全流程。通过此次课程,同学们对于民俗文化的作用有了进一步了解,对民俗文化的项目开发和价值利用有了更深的认知。同学们借此课程深度参与到两岸文化的交流,以更专业的知识服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

叶怀阳主持的《信息流短剧生产与营销实务》课程结合咪咕及腾讯等平台生产实践,通过微短剧商业逻辑的思考及数字制片管理实践技能、选题写作及信息流影视内容生产、项目孵化及短剧制作培养,通过了五组策划,建立两个学生信息流短剧工作坊,持续孵化扶持信息流短剧生产与营销项目及人才。

杨红主持的《非遗传播创新案例库建设》课程邀请有非遗相关知识积累、研究兴趣的高年级同学共同研讨近两年来非遗领域传播“出圈”的典型案例,比如江寻千“打铁花”短视频、潍坊国际风筝节等,鼓励同学们运用专业所学分析案例,围绕“数字化”与“新空间”两个研究方向总结非遗创新传播的具体策略。同学们的研究成果将收录到研究中心的案例库中,通过汇编出版、线上传播等方式为各地非遗传承人、非遗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

周子颜主持的《视觉传达设计精品课》和徐子喻的《短片创作基础》主要针对学院团学联的学生,提升同学们在图形处理、图像制作、摄影、剪辑等方面的创作和设计能力。

学院以“坐言起行 躬行践履”为实践课程宗旨,对本次暑期实践教学活动进行了精心的谋划和组织。所开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鲜活,充分体现了文化产业管理和艺术管理专业培养的特色和优势。通过系列课程深化了同学们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提升了同学们的课程实践能力,拓展了与企事业单位的交流与联系,并探索了学院实践课程的新方式。


文案:王青亦、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