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世界遗产普遍价值阐释、传播与技术应用|世界遗产文化传播论坛主题论坛发言观点摘要

发布者:余沁蓉发布时间:2023-06-25浏览次数:12

623日上午,世界遗产文化传播论坛在中国传媒大学学术中心进行第三场主题演讲。

 第一单元由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副主席、山东大学姜波教授主持,发言嘉宾围绕“世界遗产突出普遍价值的物态展示与阐释”为主题进行演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创新”教席首席主持、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陈平教授在“鉴往知来,让世界遗产成为文明互鉴的最佳载体”的主题演讲中强调“世界遗产是过去的一种方式,积极保护世界遗产是对可持续发展的承诺。在这一过程中,不应该只停留在历史意义层面,更应该认识内在价值,如推动地方经济增长,提升传统社区能力,创造就业机会、而这些收入又可以继续用于当地文化遗产和各类其他遗产的保护、发展基础设施等。”


来自韩国世宗大学韩素英教授在“世界遗产解读与展示”的主旨分享中,结合“威尼斯宪章”“世界遗产阐释与展示宪章”中的主要条约,阐明了保护世界遗产突出普遍价值的七项原则。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穆尼·布什那基先生,通过视频发表题为“传播战略对世界文化和遗产的重要性”的主旨发言,演讲从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关于世界遗产的公约出发,谈到了文化遗产传播的至关重要。并强调确保年轻一代参与到传播中十分重要。


中国欧盟协会副秘书长肖连兵以“百年变局视野下的世界遗产文化传播”为题,通过对世界遗产普遍价值的认知,提出“六推动”建议,即推动从人类文明共同体的高度认识保护世界遗产的意义;推动国际社会加大对“全球南方”国家的世界遗产保护;推动国际社会把保护世界遗产列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议程和国际社会可持续发展议程中;推动世界遗产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文化传播作用;推动世界遗产在促进世界和平中的政治传播作用;推动世界遗产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思想传播作用。


 第二单元由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吕舟教授主持,四位发言嘉宾围绕“世界遗产的价值传播与新技术应用”发表主旨演讲。



 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发表题为“和合共生,携手未来——世界遗产文化保护与交流的中国智慧”的主旨演讲,提出要注意世界遗产分布的不平衡问题,应该从更宽广的范围,如气候变化、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跟遗产的关系去研究保护与传播。关键的遗产空间需要重视,需要在代表性场景中促进传播。遗产的保护、文化交流需要以多种形式拓展。同时强调文化遗产传承有两个重要的关键点:一是要融入日常生活,二是受到青年人欢迎。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成员、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区域考古与美术中心文化遗产管理高级专家哈达雅·诗丽帕他那坤女士以“文化景观的保护:重新界定东南亚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为题,从文物古迹遗址到文化景观的概念出发,结合新兴保护方法与新技术,重新定义文化景观的属性和特征。

印度遗产保护专家希卡·简恩女士发表“世界遗产保护区域的交流途径”视频演讲,以印度简塔·曼塔天文台和斋浦尔市为例讨论遗产地使用的交流和阐释工具。简塔·曼塔遗址在阐释使用和游客管理计划中,突出传递普遍价值非常重要,确定导入信息并根据需要通过各种不同媒体传达的信息生成了消息媒体矩阵。斋浦尔市开发了城市交互式的遗产地步行APP,用数字手段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数字遗产专委会主任、清华清城睿现研究院院长贺艳发表“数字阐释增进文明交流互鉴”主题演讲,阐释科技如何赋能文化遗产国际交流和传播。通过数字圆明园开创数字复原,北京鼓楼用数字化实现文旅融合,公益遗产在首钢体现文明交流互鉴三个案例,说明如何更好地利用技术集成,使遗产地得到传播和推广。提出文化遗产数字阐释的框架:价值判断是一切工作的核;创意设计完成表达。最后才是支撑技术。


第二单元发言后,中国传媒大学资深教授、论坛组委会主席、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熊澄宇教授进行论坛总结,指出论坛是在中央对文化传承、文化繁荣、文化强国、文明互鉴这样一个大的国家战略背景下召开的,也得到了世界顶级专家学者的支持,从理论、实践、历史、现状、应用案例、未来思考等不同层面都做了非常深刻的阐述,既有宽阔的视野,也有深刻的专业性,论坛成果将通过不同方式进行传播和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