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发展研究院师生易水湖读书会纪行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4-11-05浏览次数:1485

高峡出平湖,当惊世界殊。2012年7月15日,文化发展研究院的20位师生来到易水湖畔进行了为期5天的读书会。高山上的易水湖虽然没有如此这般的雄伟瑰丽,却在几天的读书、读山、读水、读人生中清洗了自己的心魄。

易水湖的五天,我们读的全是书。每日起床,无非阅读、交谈、讨论。晚上八点开始,山脚下未名的小屋里拥塞了十几书生。大家“无论魏晋”般地讨论自己一天来的阅读心得。既分享给大家,也从大家那里得到回馈。这一刻,颇似老农耕地。辛勤地撒下一粒种,收获一片田。每一天的劳作,都有一天沉甸甸的收成。每一点的收成既是自己辛勤所得,更因为分享而成为易水湖畔的一粒微不足道的种子,成为每一个聆听者和阅读者新思想的泉源。

易水湖的五天,我们读的却也不是书。尽信书不如无书。夜阑人静的晚上,我们对书的批评、对读书方式的讨论,让大家更为明了书本文字的局限,更为懂得读书、讨论、治学的正确方法。尤为重要的是,易水湖畔的读书,让大家读到了土地的芳香、湖水的宁静、高山的雄奇、花草的秀美。登山、耪地、游湖、漫步乡野田间,天子脚下的书生子,成为日暮苍山中的田舍郎。阅读成为一种存在的方式,我们阅读山川、阅读湖泊、阅读草木、阅读劳作。在山川中的阅读,让我们成为自然之子。

择一日,餐毕,夕阳唱晚。我们一队青年,沿着蜿蜒的湖际漫步到山峦的尽处,各自选一块石头坐下。远眺天边绵延的山脊线和夕阳下浩淼烟波的湖面,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已飘来眼前: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对过往的回忆、对未来的期冀、对历史的思考、对人生的体悟,混杂着青年的怅惘和敏感。所有的人都噤声望向远处,在流淌的湖水和渔网跳跃的夕阳中,每个人心中都充溢了思索和体悟。

易县读书会结束了,每个人新的阅读历程却已经开始。会心者自有所悟,从这段洗练灵魂的时光里,每个人都会各有所得。在每个人长久的人生中,人们也许会不定时地从这段时光中撷取自己的体悟充实到各自人生的经历中,催发自己在生活中自强、在逆境中奋起,抚慰自己在土地中徜徉、在灵魂的静谧处栖息。无论如何,我们一行在华北无人知晓的山间田野撒下了一粒粒妩媚动人的种子。这些种子不但已经在来到了这片土地上的人心中发芽,它也召唤更多的人奔向这片满溢着乡间微风和草木山峦的花田。

 

(本文作者:王青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