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创建“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2014-01-06浏览次数:1829

推进国家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是贯彻落实国家文化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加快科技与文化融合步伐,提高文化发展的层次和水平,培育新兴业态夯实文化产业发展基础是未来文化创新的核心要义。
        由文化部科技司直接推动的“国家文化创新工程”已成为一个以文化创新项目为对象,以文化创新体系为基础,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目的的系统工程。我校文化产业研究院现有的教育、科研资源与文化发展紧密相关,文化创新也是文化产业研究院科研工作中的关注焦点。
        为推动教学科研资源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文化创新的需要,特申请文化部科技司与我校文化产业研究院共同筹建“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
一、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落户中国传媒大学的必要性
1、传媒是最具影响力和活力的文化创新载体,对我国文化创新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现代传媒技术尤其是新媒体的发展为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化水平提供了基础保障,以现代传媒为依托的文化发展能够更好、更便捷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能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新的手段,能够丰富文化演出的表现形式。
2、文化创新是一个理论与实践互动的系统,需要有力的科研支撑和广阔的实践平台。
       研究中心兼具科研研究与实践探索的双重任务,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四种职能,能够为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提供思想库,并成为文化主管部门与企事业沟通的平台与渠道。
3、全国领域内的文化创新研究需要建设不同区域的学术增长极,从而带动整体创新水平。
      文化创新需要群策群力,发挥不同院校的科研优势,实现专业和资源互补,形成整体合力。从文化创新的布局来看,以多极增长代替单一发展也可以实现全国联动。
二、我校文化产业研究院创建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的可行性
1、文化领域学科专业基础条件好,优势明显,与文化领域紧密度高,为创建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提供了良好的人才土壤。
       文化产业学科是我校重点建设学科之一。文化产业研究院依托艺术学和管理学等学科下设研究方向,设立了文化经济研究、国际文化贸易、文化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文化产业项目策划、文化市场等方向,并已开始招收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在未来发展中,文化产业研究院将在学校部署下打通研究生教学与本科教学,为研究中心建设提供持续的人才支持。
2、我校科学研究实力雄厚,成果丰硕,为文化产业研究院建设国家级研究中心提供了经验参考。
       2010年,我校理工科科研立项共120项,其中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项目、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广电总局科技项目等多项与文化科技创新紧密相关的科研课题。
       2010年,我校文科科研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项,国家艺术科学项目5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5项,广电总局项目15项。北京社科基金项目5项,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项目2项,全国教育科学项目1项,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形成了以传媒、文化产业、艺术与技术融合、新媒体为突出特色的研究格局。
       我校还建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播电视研究中心、广播电视数字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媒介音视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数字媒体工程创新引智基地和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学校主持完成了国家数字中短波广播技术标准制订与系统研制、参与国家手机电视、移动多媒体技术标准制订,在数字广播技术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以上研究成果及学校建设国家级研究基地的管理和运营经验为 “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筹建提供了全校的资源支撑和运营参考。
3、人才队伍结构合理,创新团队建设初具成效,能够承担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的具体工作。
       为推动我校文化产业学科发展,学校内部已经搭建了以文化产业研究院为主体的人才平台。在前期工作中,形成了以项目为纽带的“动态联盟”运行机制,组建了跨学院、跨专业的专兼职研究队伍,目前共有相关工作人员两百多位,覆盖文化产业、公共文化服务、演艺娱乐、数字动漫、网络游戏、文化市场监管、文化经营与管理、文化产业规划等多个领域,从宏观到微观都有专业团队。
4、对外交流与合作常态化,国内外基地建设已具规模,能够汇聚资源应对来自实践和国际化的挑战。
        文化产业研究院学术交流和互访活动已形成长效机制,并依托基地和联盟建设搭建了海内外资源互动的平台。
        在国内,已经与云南、江苏、广东、北京、湖南、河北、山东、黑龙江、安徽等十余个文化大省建立了理论实践基地,通过课题合作研究、师生挂职、博士后工作站等形式加强了互动,并充分了解各省市文化创新的实践情况和发展要求,为文化创新研究中心的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面对海外,全球文化产业学术联盟、两岸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联盟两大平台的建设,将文化领域内的海外高等学府汇聚在一起,通过“国际教授工作室”、“国际孵化器”等专业项目的建设,吸引了国际知名学者和著名企业家到校指导,这也成为国家文化创新中心进行科研攻关的宝贵资源。
5、保障措施到位,校内资源倾斜,逐步探索机构开放、内外联动的良性运行机制。
        中心筹备前期,得到了校领导和各部门、各学院的关注和支持。成立了由主管校领导为组长的建设小组,以文化产业研究院为责任主体,整合全校的科研资源,展开“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的创建工作。
        在物质条件上,学校划拨了200多平米的办公用房作为中心筹备处,并积极协调校内其他空间,为研究中心的落地做好准备。
        在管理体制上,支持校内人才流动,探索跨学院的人才使用机制,使有志于进行文化创新研究的教职工在中心找到工作舞台。
        在科研资源分配上,为研究中心提供稳定的经费保障,提供1:1配套经费,并保证资金及时到位。
三、我校文化产业研究院建设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的努力方向
建设目标是:中心建设专注于文化产业研究,逐步发展成为文化与科技融合领域的理论智库、培训基地和项目信息库。
(一)科学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创新、文化生产形式创新、文化传播手段创新、文化科技创新。
        具体措施:争取并完成国家哲学社科规划基金(艺术类)、教育部等省部级科研课题;与文化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开展横向合作;研究团队自主研发报告。
(二)人才培养
        主要工作内容:以文化产业研究院现有的研究生教育为依托,开设文化创新专门课程;开展面向文化企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定向培训。
        具体措施:通过举办各类高层次的研修班、研讨班、国际合作培训班等实现社会人才再教育服务。优化现有学科结构,加强学科间交叉融合,开设与文化创新相关的课程与专业方向,培养适应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专门人才。
(三)信息集散
        主要工作内容:建设文化创新项目数据库,对创新型文化园区、企业和项目发展进行追踪监测;与国外的文化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稳定的信息交换机制,充分了解国外文化创新的前沿成果。